|
看东北特钢如何处理47.7亿元债券违约
最近,东北特钢债券违约,成为债券市场以及整个金融市场的大事。这次债券违约,不但开了地方国企债券违约先河,并且违约程度之深,前所未有。自2016年3月28日,15东特钢C P001违约以来,在4个月时间里,东北特钢共有7只债券违约,涉及金额47.7亿元。在对债权人承诺不会“债转股”后,才过去一个多月,东北特钢又开始单方面计划通过“债转股”脱离困境,引起市场情绪的恐慌。
东北特钢的违约,发生在债市持续发生违约的大背景下。之前,债券违约在中国概率很低。但随着对“产能过剩”企业的产品需求迅速降低,再加上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加强,政府方面正致力于关闭数以百计的“僵尸”企业,以解决煤炭和钢铁行业能过剩问题。债券违约已经变成一种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行为。今年上半年,国内非金融企业债券违约发生了30起,超过去年和前年数量的总和。
但地方国企的违约,可能把工业部门的债务问题,传导到金融体系,而中国金融系统本身的不良贷款问题已经很严重了。如何在工业企业、金融企业和投资人之间分担风险,已经成了一个比较紧迫的问题。在此背景下,如何处置东北特钢事件将会对其他债券违约事件产生示范效应。
东北特钢违约债券在何种情况下能够兑付,应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。从有关情况看,东北特钢钢产能约500万吨,素有“特钢航母”之称,尤其是其产品多应用于军工、航空等并不缺钱的领域。去年,东北特钢实现利润总额2.2亿元,主要子公司抚顺特钢去年净利润也达到1.97亿元。可以说,这是一家在钢铁行业寒冬中依旧逆市盈利的特钢企业,让其破产的可能性很小。不让东北特钢破产的另外一个原因是,作为辽宁省为数不多的骨干企业,一旦走到破产这一步,将可能引发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破产潮,中央政府和辽宁省政府显然不可能支持破产清算。那如其在发行时隐性担保的那样,地方财政能否为其买单呢?这种可能性也不大。在去产能、经济下行等大背景下,地方政府兜底意愿本就非常低,地方政府就是想兜底也多半是有心无力。
所以,最现实也最可靠的解决方案是债转股。但这种做法,并没有得到认同。一种观点认为:债转股,只是延缓问题爆发。另外,国有企业有关债转股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,甚至是游走于法律边缘的。还有一种是道德风险方面的考虑,会更加强化不良示范,国企还是会不断地借钱,最后还是由社会来承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