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国的钢铁产业自2012年起进入“微利”时代,在2015年更是进入了“冰河期”的时代。目前,上海市商务委披露,在上海包钢所打造的第三方平台之一“欧冶云商”将升级为上海钢铁交易中心,通过对第三方支付累计线上交易额达到717亿吨的规模。上海更是利用互联网+的平台突破钢产重围。
如今的商业模式已经颠覆了困钢的企业。一台大屏幕,便能够实时监测上海钢铁交易中心的实时开盘信息,现已超过2000个供应商的日均交易量达到35万吨左右。也有业内人士指出,在2012年开始,银行现已“谈钢色变”、严格控制贷款行为,最终导致钢铁行业整体信用危机。在2015年中国钢铁行业8亿吨的粗钢产量,市场流通的钢材平均钢铁业通过3次转卖才能销售给终端客户,大幅提高了物流成本。
通过一些商业模式的变化,由此为供应链的上下游均增加了增值服务。从一些商务信息中了解到,包括一些欧冶云商在内、上海首批认定的贸易企业已达94家之多,其中包含15家是平台型企业。互联网+时代是一个“平台经济”的商业模式,让那些贸易型总部企业向“大”处延伸,且向纵深跨越、乘数级增长,重要的是让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发生一些质的变化。